
搭建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工作室并沒有您想象的那么復雜和昂貴。

福爾摩沙集團位于北好萊塢的兩個新的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電影電視轉錄室之一
無論是在劇院還是家里,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都已經有了它的受眾群體。自2012年6月迪士尼·皮克斯的《勇敢傳說》上映以來,所有好萊塢的主要工作室在超過950部電影中加入了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音軌,并在影院和家庭中發行。藍光光盤支持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并且越來越多的平臺都能支持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
早在兩年多以前,流媒體服務商Vudu就已經開始提供帶有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音軌的電影了,之后iTunes、Netflix等其他公司也都加入了這個行列。在現場直播領域,全球有超過200場體育和音樂活動在現場直播中加入了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包括英國Sky TV和BT Sport轉播的英超聯賽。
總之,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絕不是噱頭而已。相反,它是能讓你的設施保持足夠競爭力的必要條件。事實上,作為設施的所有者,您只需要能夠爭取到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的項目,即可迅速的看到您的投資收益。正如加利福尼亞州卡爾弗城索尼電影娛樂公司的后期制作服務執行副總裁湯姆·麥卡錫評論道:“我有一份價值120,000美元的Netflix合約。它需要全景聲的交付物。為了經營我的業務并放眼未來, 全景聲融入電視節目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位于舊金山市中心杜比電影部門的兩個用于混音/創作的房間之一

杜比全景聲渲染器(Dolby Atmos Renderer)軟件用于監聽、錄制和播放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內容
為了給家庭影院混音工作室的設計和設施方面提供指導,杜比宣布他們將發布一個混音室認證計劃。公司現在正在結合用戶和相關的設備參數進行商討,目標于2018年底推出該計劃。
該認證給混錄師和后期制作工作都帶來了好處。一方面,一些工作室希望能夠向客戶展示他們具有杜比認證的標志。同時,在服務方面,混錄師也希望確保他們所使用的設施是經過杜比認證的。所以,雖然這個新的家庭影院認證計劃尚未正式推出,但是杜比正在全球范圍內繼續與其認可的經銷商合作,以確保他們掌握新的咨詢,以便搭建和配置符合認證標準的房間。如果安裝已經在進行中,杜比將與相關經銷商和客戶合作,為其提供認證。在中國的用戶,用戶可以咨詢杜比授權的經銷商傳新科技有限公司。
房間 & 揚聲器
表面上看,將房間從目前的7.1升級到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只需要添加四只頂部揚聲器以及相關的放大器。然而,它并沒有那么簡單。
影院級別的混音和家庭娛樂混音的主要區別就是在規模上。在主流電影制片廠里,配置64只揚聲器的大型混錄棚并不罕見,這也是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支持的大揚聲器數量。相反制作家庭娛樂內容的混音工作室就要小的多,通常模仿家庭客廳的規模。這些近場監聽房間的揚聲器布局大多是7.1.4,即標準的7.1系統:配有三只主揚聲器、四只環繞揚聲器和一只超低揚聲器;另外再加上四只頂部揚聲器。
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還支持許多其他的揚聲器布局配置,具體取決于房間的大小和使用需求的定位。例如,一個9.1.6的配置,配有五只主揚聲器和六只頂部揚聲器,在較大的房間中并不罕見,因為它能在平面和高度通道中提供更好的臨境感。
房間需要有足夠的天花板吊頂空間,從而允許頂部音箱的安裝吊掛和接線。目前在還沒有公布規范的情況下,好依據合格的設備集成商和房間聲學設計師的經驗來確定房間是否具有規范的高度,或者是否能滿足制作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的標準。監測規范也可以從ITU或其他國際標準機構獲得,ITU是率先編寫5.1和7.1揚聲器布局規范的國際標準機構之一。
在混錄棚中,前置主揚聲器通常安裝在穿孔透聲幕的后面。這個方案在小型的工作室中也是可行的,但也可以用平板電視替代投影幕。如此一來,工作室的所有者就必須解決中置揚聲器安裝在銀幕上方還是下方的普遍難題。
更多的揚聲器就需要更強大的揚聲器管理系統,這對于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混錄棚是至關重要的。你可以根據需求從各個設備廠家選擇具有針對B環的監聽控制、放大處理或包含調節房間均衡功能的設備。此外,杜比全景聲母版套件(Dolby Atmos Mastering Suite)也具備調整均衡、延遲、增益控制的功能,能夠優化監聽系統。
工作站 & 系統輸入輸出 I/O
如果系統里的Avid Pro Tools工作站版本早于12.8,則需要升級,12.8是早支持原生的Dolby Atmos Panning聲像控制和元數據的7.1.2 bed音床格式。毫無疑問,你系統里的輸入輸出I/O接口幾乎都是需要擴展的。
傳統的基于通道(如5.1,7.1)的模式和基于對象(object-based)的模式之間關鍵的差異之一是I/O功能。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支持在主工作站和渲染器之間傳遞多達128個聲音對象。而一個傳統的7.1房間,如果是其它功能都在軟件里管理的情況下,就只需配備一個支持8路輸出的工作站即可。
綜上所述,杜比全景聲家庭版RMU目前提供MADI I/O,并即將支持Dante,為系統的輸入輸出提供多種信號選擇。對Dante信號的支持將大大節省系統集成和安裝成本,并為擴展系統和增加設備方面提供高度的靈活性。
對于廣播領域的應用,響度測量和監控是至關重要的。目前推薦的方法是在工作站中輸入實時下混的5.1信號,并使用選擇的響度計,無論是軟件還是硬件。自從20世紀90年代早期引入杜比數字5.1以及在全球范圍內采用電視廣播標準以來,杜比一直是響度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未來,響度管理更多的融入到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中幾乎是必然的。
許多開發者已經推出了適用于全景聲(Dolby Atmos)的混響、上混以及其它沉浸音版本的插件。
渲染 & 交付
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的基本宗旨是,交付內容要在高空間保真度的模式下進行混音,所有其他交付物均遵循這一原則。多數情況下,混錄師對從Atmos到下混的轉換都非常滿意,只需要進行少量的調整即可。非常簡單。而在早期的模式中,電影混錄師會先進行基礎5.1版本的混音,然后再進行全景聲(Dolby Atmos)版本的混音。此后,原生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的混音概念,即先在Atmos中進行預混合,然后從中獲得下混的交付物,已經變得越來越普遍了。這對于較小的工作室,特別是電視節目后期的制作周期往往要短得多,這種工作模式是提高投資回報確保經濟收益的關鍵。
多年來杜比已經調整了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渲染器的工作方式,以簡化混音師的工作流程并使后期制作更加便捷。它的初衷是希望混音師有更多的時間來發揮創意,而不必在項目結束時還需要花費一周的時間來導出所有的交付物。
在輸入端Atmos可以支持單獨的對白、效果和音樂的bed音床,每個都有附帶的聲音對象,多可達128個輸入通道。在輸出端,軟件的重新渲染輸出矩陣極為靈活,可以將5.1、7.1或其他格式的配置實時記錄到RMU中。
在編碼方面,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母版文件可用于導出7.1、5.1、立體聲以及其它下混格式。在即將推出的杜比全景聲母版套件(Dolby Atmos Mastering Suite)升級中,杜比將增加新的元數據控制功能,允許在下混編碼中對頂部和環繞聲道進行修整。
綜上所述
采用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技術是對未來經濟收益的一種保障。具有標準配置的房間可以繼續用于5.1或7.1等項目,同時也能夠吸引杜比全景聲(Dolby Atmos)工作。
與此同時,工作人員也可以熟悉新的工作流程,并向現在的客戶逐漸推廣沉浸音格式,利用不斷擴大的Atmos產品消費基礎,以及廣播公司和媒體分銷商對下一代音頻技術的日益普及,從而發展更多業務。